kano模型

      kano模型分析法是授野纪昭以客户满意度为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论。凭我们主观的去判断用户的需求是不太准确的。kano模型主要是分析用户对于某项事物到底满不满意,然后将数据汇总起来,用一个客观的数据去分析用户到底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。它可以用数据去捕获用户真正的需求,帮助产品更好地迭代升级。

kano 模型的由来

      kano模型是受到双因素理论的启发。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:一个是保健因素,二是激励因素,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,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,但不会到来满意感。简单来说,在传统的观念里,只有满意和不满意。但在双因素理论中,激励因素代表的是满意没有满意,而保健因素代表的是没有不满意不满意

kano 模型

Kano(卡诺)模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,分为五类影响因素。


kano模型

魅力因素(Attractive Quality Element)

      此需求具备时,用户满意度会有很大提升,但如果不提供此需求,用户满意度也不会降低。

例子

      海底捞等位做美甲

期望因素(One-dimensional quality Element),又称一维因素

      当提供此需求,用户满意度会提升,当不提供此需求,用户满意度会降低

例子

      火锅店的牛肉越便宜越爽,上网速度越快越爽

必备因素(Must-be quality Element)

      当优化此需求,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,当不提供此需求,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;

例子

      手机一定能打电话,火锅店一定要有牛肉

无差异因素(Indifferent quality Element)

      论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,用户满意度都不会有改变,用户根本不在意

例子

      火锅店下水管质量非常好

反向因素(Reverse quality Element)

      此需求具备时,会导致客户不满意,反之,不具备时,顾客反而会感到满意

例子

       游戏技能越改越差

从 KANO 模型的因素分类可以发现,KANO 并不是直接用来测量用户满意度的方法,而是通过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区分处理,帮助产品找出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切入点。它常用于对影响指标进行分类,帮助产品了解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,识别使用户满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。从以上五个要素得知,我们做产品设计时,需要尽量避免无差异属性、反向属性,至少做好必要属性、一维属性,努力做魅力属性。

注意:对于客户来说,产品的质量特性是动态的,上诉这五种要素会互相转换。

根据 KANO 模型进行用户需求分类

       根据kano模型,可以将五类影响因素与用户需求的优先级对于,便于实际的应用。主要分为:基本型需求(必备因素)、期望型需求(期望因素)、兴奋型需求(魅力因素)。


kano模型对于用户需求

从上图可以看出处于金字塔底端的为用户基本型需求,也是核心需求,是产品必须做的功能。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下kano模型 5 个需求的排序为:

1
必备>期望>魅力>无差异>反向

kano 模型的应用

问卷调查

      Kano(卡诺)模型的使用,我们一般会采用问卷的方式,让被调查者将各个需求按照 Kano 分析的质量分类表,选择相应需求的分类。


Kano评价结果分类对照表

例如:如某一功能,一个调查者认为,有该功能我很喜欢,没有该功能,我很讨厌。那么根据 Kano 分析的质量分类表,这个功能的因素是 O。这说明,这个功能对于当前的这个调查者是期望需求

数据收集及系统分析

      当一次调查结束时,我们可能看得到某个功能,有 2 个 A,5 个 O,279 个 M,10 个 I,4 个 R,0 个 Q。首页,我们可以将反向因素(R)和可疑因素(Q)较多的需求排除。如果 M 和 O 的系数相近时,我们就不太好直接说这个功能是“期望”还是“必备”的。这个时候,我们就要进行系数分析了

系数分析

      我们通过 Better-Worse 系数来构建要素系数的象限,把落到相应象限的需求,划分到相应的需求分类中去。然后根据需求的不同,就可以进行需求的排序了。4 个需求的排序为:必备>期望>魅力>无差异。

Better-Worse 系数计算
1
2
Better=(A+O)/(A+O+M+I);
Worse=(O+M)/(A+O+M+I);

得出的系数,需求归类如下:

第一象限:Better>0.5,Worse>0.5,属于期望需求;
第二象限:Better<0.5,Worse>0.5,属于必备需求;
第三象限:Better<0.5,Worse>0.5,属于无差异需求;
第四象限:Better>0.5,Worse<0.5,属于魅力需求;


Better-Worse系数象限

Copyright ©2019 guowj All Rights Reserved.

访客数 : | 访问量 :